中图法分类号:
目前,我国各大文献数据库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》以及数字化图书馆、中国期刊网等都要求学术论文按《中图法》标注中图分类号。
中图分类号——是指采用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》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,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,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,所获取的分类代号。《中图法》共分5个基本部类、22个大类。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,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,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,在字母后用数字作标记。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,对工业技术二级类目,采用双字母。类目名称如下:
A 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;B 哲学;C社会科学总论;D 政治、法律;N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总论;O 数理科学和化学;P 天文学、地球科学;Q 生物科学;R 医药、卫生;S 农业科学;T 工业技术;U 交通运输;V 航空、航天;X 环境科学、劳动保护科学;Z 综合性图书
文献标志码:
文献标志码就是用于标示文献正文内容类型的代码。按照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》规定,每篇文章或资料均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。
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,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,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,每一论文作者在撰写公开发表的论文或投稿时,都应根据“规范”所设的 5 种内容分类文献标识码,确定自己论文的分类项,并在中图分类号项后标注文献标识码。
这5 种文献标志码所指代的文献内容的基本类型如下:
A — 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 (包括综述报告)
B — 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 (科技)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 (社科)
C — 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(包括领导讲话、特约评论等)
D — 一般动态性信息 (通讯、报道、会议活动、专访等)
E — 文件、资料 (包括历史资料、统计资料、机构、人物、书刊、知识介绍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