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用本文:苗 健,张 丽,孙 媛,江 滨.上皮样血管内皮瘤6例诊治分析[J].大连医科大学学报,2007,29(3):289-290.
【打印本页】   【HTML】   【下载PDF全文】   查看/发表评论  【EndNote】   【RefMan】   【BibTex】
←前一篇|后一篇→ 过刊浏览    高级检索
本文已被:浏览 次   下载 本文二维码信息
码上扫一扫!
分享到: 微信 更多
上皮样血管内皮瘤6例诊治分析
苗 健1, 张 丽2, 孙 媛3, 江 滨1
1.大连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学院 普外科暨器官移植中心,辽宁 大连 116027;2.大连医科大学 病原学实验室,辽宁 大连 116027;3.大连医科大学 生物学教研室,辽宁 大连 116027
摘要:
[目的]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方面的特征。[方法]6例血管内皮瘤经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,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方面的问题。[结果]6例患者,肿瘤分别位于头、颈、四肢和甲状腺,瘤细胞为圆形或梭形,瘤细胞胞质内可见空泡,无明显异型性,核分裂相少见。免疫组化分析表明,血管内皮细胞至少在CD34, CD31, SMA, UEA,F8,P1ag,一种表达阳性,3例病例中胞浆角蛋白表达阳性。[结论]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的分析,应与转移性癌、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、上皮样血管瘤、上皮样血管肉瘤及滑膜肉瘤等鉴别。由于其潜在恶性特点,治疗上应扩大切除。
关键词:  上皮样血管内皮瘤  病理学特征  免疫组化
DOI:10.11724/jdmu.2007.03.30
分类号:R73
基金项目:
Abstract:
Key words: